聯 系 人:李總
聯系電話:13759574266
在線 QQ:89417157
郵箱:13759574266@qq.com
微信號:ynlongtou
地址:昆明市滇緬大道旁昆建路5號108智庫空間A座4樓
2021年11月國內外熱點事件全匯總
11月1日-3日
一、《求是》雜志發表重要文章
11月1日出版的第21期《求是》雜志發表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的重要文章《堅定理想信念 補足精神之鈣》。文章強調,革命理想高于天。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年來,始終是有崇高理想和堅定信念的黨。這個理想信念,就是馬克思主義信仰、共產主義遠大理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文章指出,理想信念的堅定,來自思想理論的堅定。(摘自:新華網)
二、同英國首相約翰遜通電話
10月29日,國家主席習近平10月29日同英國首相約翰遜通電話。他強調,中英關系要發展好,互信是基礎,認知是前提,妥善處理分歧是關鍵。(摘自:新華網)
三、向《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六次締約方大會世界領導人峰會發表書面致辭
11月1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向《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六次締約方大會世界領導人峰會發表書面致辭。他強調,《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及其《巴黎協定》,是國際社會合作應對氣候變化的基本法律遵循。(摘自:新華網)
四、中國國債正式納入富時世界國債指數
10月29日,中國國債正式納入富時全球國債指數(WGBI)。這標志著,我國國債被全球三大主流債券指數盡數納。(摘自:長江日報)
五、我國17歲小將完成單板滑雪內轉1980度
10月28日,近日,在奧地利的“斯杜拜訓練營”,中國17歲的單板小將蘇翊鳴成功完成世界上首個“內轉轉體1980度”超高難度動作——也就是向內轉體五周半抓板。(摘自:中青網)
六、2021年世界城市日中國主場活動開幕
10月31日,2021年世界城市日中國主場活動暨首屆城市可持續發展全球大會在上海開幕。今年世界城市日的主題是“應對氣候變化,建設韌性城市”。(摘自:媒體滾動)
七、黃河標志和吉祥物在鄭州正式發布
10月30日上午,黃河標志和吉祥物發布會在位于鄭州的黃河博物館舉行,古老的黃河文化正式跨入超級IP時代,黃河吉祥物命名為“河寶”。(摘自:中新網)
11月4日-6日
一、向《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六次締約方大會世界領導人峰會發表書面致辭
11月1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向《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六次締約方大會世界領導人峰會發表書面致辭。他指出,應對氣候變化等全球性挑戰,多邊主義是良方。(摘自:新華網)
二、我國成功發射廣目地球科學衛星
11月5日10時19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六號運載火箭,成功將廣目地球科學衛星發射升空。這是全球首顆專門服務聯合國2030年議程科學衛星。(摘自:中青網)
三、出席第四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幕
11月4日晚,國家主席習近平以視頻方式出席第四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幕式并發表題為《讓開放的春風溫暖世界》的主旨演講。(摘自:新華網)
四、我國成功發射遙感三十二號02組衛星
11月3日15時43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二號丙運載火箭/遠征一號S上面級,成功將遙感三十二號02組衛星發射升空,該衛星主要用于開展電磁環境探測及相關技術試驗。(摘自:中新網)
五、中秘建交50周年
國家主席習近平11月2日同秘魯共和國總統卡斯蒂略互致賀電,慶祝兩國建交50周年。(摘自:新華社)
六、我國成功發射遙感三十五號衛星A星B星C星
11月6日11時00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采取一箭三星的方式,成功將遙感三十五號衛星A星、B星、C星發射升空。這是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首次以三星串聯的方式實施發射。(摘自:中青網)
七、中國科學家成功證明國際數學界兩大猜想
11月2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陳秀雄教授與合作者程經睿解出了一個四階完全非線性橢圓方程,成功證明“強制性猜想”和“測地穩定性猜想”這兩個國際數學界60多年懸而未決的核心猜想。(摘自:光明日報)
八、國際編號為325812號的小行星命名為“鄒承魯星”
經國際小行星命名委員會批準,11月2日,國際編號為325812號的小行星被正式命名為“鄒承魯星”,他為我國率先實現胰島素的人工合成做出了重要貢獻。(摘自:澎湃新聞)
九、2021中小企業數字經濟全球論壇召開
11月1日,2021中小企業數字經濟全球論壇在上海舉辦。本次論壇聚焦“開放合作,共創數字產業生態”主題。(摘自:媒體滾動)
十、中宣部授予肖文儒“時代楷模”稱號
為貫徹落實中央人才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大力倡導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理念,中央宣傳部授予國家安全生產應急救援中心副主任兼總工程師肖文儒“時代楷模”稱號。(摘自:中新網)
十一、RCEP將于明年1月1日開始生效!
11月2日,《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發布通知,將于明年1月1日開始生效!RCEP現有15個成員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自貿區。(摘自:澎湃新聞)
十二、隋文靜/韓聰首奪花滑大獎賽加拿大站冠軍
2021-2022賽季花樣滑冰大獎賽加拿大站的比賽近日在溫哥華落幕,中國組合隋文靜/韓聰奪得雙人滑冠軍,這是他們首次獲得花滑大獎賽加拿大站冠軍。(摘自:中新網)
11月7日-9日
一、參加北京市區人大代表換屆選舉投票
11月5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參加北京市區人大代表換屆選舉投票時強調,選舉人大代表,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基礎,是人民當家作主的重要體現。要把民主選舉、民主協商、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各個環節貫通起來,不斷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更好保證人民當家作主。(摘自:新華社)
二、中國女航天員首次太空出艙
11月7日,中國首位出艙航天員翟志剛時隔13年后再次進行出艙活動;王亞平成為中國首位進行出艙活動的女航天員,邁出了中國女性艙外太空行走第一步。(摘自:新民晚報)
三、致信祝賀新華社建社90周年
11月6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致信祝賀新華社建社90周年,代表黨中央向新華社全體同志致以熱烈的祝賀,并在第二十二個中國記者節到來之際,向全國廣大新聞工作者致以節日的問候。(摘自:新華網)
四、第三屆世界科技與發展論壇舉行
為期兩天的第三屆世界科技與發展論壇11月6日在北京開幕。論壇以“開放、信任、合作”為主題,線上線下同步進行。(摘自:人民日報)
五、我國明確2035年基本建成數字人才強國
近日,《提升全民數字素養與技能行動綱要》正式印發,對提升全民數字素養與技能作出安排部署,提出2035年基本建成數字人才強國,為建成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智慧社會提供有力支撐。(摘自:新華社)
六、祝賀!中國戰隊EDG奪冠
11月6日,在英雄聯盟S11賽季全球總決賽中,來自中國LPL賽區的EDG戰隊以3:2戰勝來自韓國LCK賽區的DK戰隊,獲得俱樂部隊史上首座全球總決賽冠軍。(摘自:新京報)
11月10日-11日
一、中黎建交50周年
11月9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同黎巴嫩總統米歇爾·奧恩互致賀電,慶祝兩國建交50周年。(摘自:央視網)
二、華中科大團隊斬獲EDA國際算法競賽冠軍
在11月4日結束的EDA(電子設計自動化)領域的國際會議上,華中科技大學教授呂志鵬團隊獲得了CAD Contest布局布線算法競賽的第一名。(摘自:科學網)
三、記者節+消防日
2021年11月8日,是我國第二十二個記者節,11月9日是全國第30個119消防日。(摘自:百科)
四、第五個中國城市入選“世界美食之都”
11月8日下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官網公布新一批49個城市加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創意城市網絡,淮安成功入選“世界美食之都”,是我國第五個躋身“世界美食之都”行列的城市。(摘自:瀟湘晨報)
五、《關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意見》明確,到2035年,廣泛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碳排放達峰后穩中有降,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美麗中國建設目標基本實現。(摘自:人民網)
11月12日-15日
一、出席亞太經合組織第二十八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
11月12日晚,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以視頻方式出席亞太經合組織(APEC)第二十八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并發表題為《共同開創亞太經濟合作新篇章》的重要講話。他指出,今年是中國加入APEC30周年,“中國方案”越來越成為這個平臺上備受期待的聲音。他強調,開放是亞太合作生命線,創新是引領世界發展的重要動力。(摘自:中新網)
二、運載火箭“力箭一號” 箭地合練試驗成功
11月13日,國內起飛量級最大的固體運載火箭“力箭一號”,箭地合練地面發射支持系統試驗順利完成,計劃于2022年3月實施“一箭六星”首飛發射任務。(摘自:央視網)
三、北京證券交易所揭牌開市
11月15日,北京證券交易所揭牌開市。北交所是繼深交所、上交所之后成立的第三家證券交易所,定位是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摘自:光明網社會)
四、中盧建交50周年
國家主席習近平11月12日同盧旺達總統卡加梅互致賀電,慶祝兩國建交50周年。(摘自:央廣網)
五、第十二屆藥博會
第十二屆藥博會于11月12日至14日,在廣西玉林市舉辦。本屆藥博會以"健康·發展·合作·共贏"為主題。(摘自:齊魯網)
六、桐城獲批成為中國第138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11月12日,中國政府網發布了國務院《關于同意將安徽省桐城市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批復》,桐城市正式獲批成為中國第138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摘自:安徽網)
七、聯合國糖尿病日
11月14日是聯合國糖尿病日,主題是“人人享有糖尿病健康管理”。糖尿病是由于胰島素分泌缺陷而引起的。(摘自:百科)
八、海陽市成為全國首個零碳供暖城市
11月9日,國家電投“暖核一號”國家能源核能供熱商用示范工程二期450萬㎡項目在山東海陽提前6天投運,供暖面積覆蓋海陽全城區,惠及20萬居民,海陽成為全國首個“零碳”供暖城市。(摘自:光明日報)
掃描關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