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 系 人:李總
聯系電話:13759574266
在線 QQ:89417157
郵箱:13759574266@qq.com
微信號:ynlongtou
地址:昆明市滇緬大道旁昆建路5號108智庫空間A座4樓

上周,國家七部委聯手發布公告,叫停各類代幣發行融資(ICO)活動,明確此類金融活動投機炒作盛行,涉嫌非法。監管層如此果斷不留余地,出乎一些分析師的預期。此番整肅距離全國金融工作會議結束不足兩個月,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尚未揭開面紗,但不妨認為,這是“金穩會”機制下的一次實兵演練,也讓我們多少可以判斷未來金融監管趨勢與風格。
7月中旬召開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提出,“所有金融業務都要納入監管,及時有效識別和化解風險”。此次行動,可謂全國金融工作會議之后,監管部門第一次集體“亮劍”。大致可以認為,ICO是以虛擬貨幣為載體的IPO,是一種公開融資行為,無論披著何種技術的外衣,它都是一種確定無疑的金融活動,所以必然要納入監管。如果考慮到當下環境中ICO的異化以及急速放大的風險,監管部門快刀斬亂麻勢所必然。七部委公告要求,“各類代幣發行融資活動應當立即停止。已完成代幣發行融資的組織和個人應當做出清退等安排”。我們以為,如此不僅可以斬斷風險源頭,也是對投資者利益負責的做法。
這是一次央行協調主導下的快速反應。從各種信息綜合分析,監管部門從研討反饋到最終決斷,恐怕也只有月余的時間,說這是一次雷霆行動并不夸張。央行承擔金融穩定職責,“金穩會”辦公室又設在央行,雖然我們目前還沒有有關“金穩會”更為完整的信息,比如誰來做掌門人,機構設置和組織架構等等。但鑒于央行在加強金融監管協調方面扮演著更為關鍵的角色,這樣一次整肅,實際上也給我們展示了可能的“金穩會”效應。在新的金融監管協調機制下,監管反應速度和協同效率的提高可以預期。
從這一次整肅行動還可以推論,技術無特權。從今往后,不管披著怎樣耀眼的技術外衣,只要是金融活動必然會面對一以貫之的監管。上一輪互聯網金融熱潮中,新技術在一定程度上更容易獲得寬容和支持,金融亂象泛起之時,技術也難免被視為應對監管的擋箭牌,然而事實證明,確有一些動輒宣稱顛覆傳統金融的從業者,往往是以最傳統的方法誤導和欺騙了投資者。新技術的引入當然可以給金融帶來更多的可能性,但金融不會因此脫離自身的屬性,所謂技術革命絕不能成為突破監管的借口。就金融而言,對信用、杠桿和風險的關注是永恒的主題。這會成為監管者更為堅定的信念。
互聯網的特殊屬性,使得一旦出現風險它就具有成倍的放大效應,對金融安全造成更現實的威脅,因此這個領域也必然會面對更為嚴厲的監管尺度。這一點同樣不可忽視。即以ICO為例,在被鼓噪的財富神話與泡沫中,這種自詡顛覆與創新的融資方式,現實風險暴露無遺。太多融資項目幾乎沒有任何信息披露,那些不遺余力的“路演者”,言談中甚至缺乏基本的金融常識。而這個市場面向的卻是毫無意識的大眾投資者。一旦誘發風險,沒有人知道它會以怎樣的方式襲變,又會產生怎樣的連鎖反應。
不過應該確信,監管不會因此走向極端,懷疑一切金融創新。我們以為,就趨勢而言,無論是新產品、新技術或者新商業模式,但凡能夠更好地支持實體經濟,將自身發展與實體經濟捆綁在一起的金融創新活動,遲早會得到監管支持和認可。反之,那些標榜著創新與顛覆,實質上只是變幻花樣的金錢游戲,推波脫實向虛,又或者導向金融詐騙和傳銷,沖破金融防護欄的金融活動,在統一和穿透監管的大趨勢下,恐怕逃不脫被整肅的命運。
公允而論,我們還是應該承認,中國依然存在金融抑制,這影響了金融有效供給和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因此,在相關領域放松管制不可因監管加碼而偏廢。而在各種利益驅動下,現實中也從來不乏假創新之名制造的種種財富陷阱。創新的異化任何時候都是金融的毒瘤。回頭來看,或許可以理解,為何全國金融工作會議鮮少提及金融創新。相較之下,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時還曾明確提出“鼓勵金融創新”。我們認為,與其說這反映了決策層對金融創新的審慎,不如說,這更多體現了有價值的金融創新的稀缺——金融業也需要一場有力度的供給側改革。
更多云南龍頭科技有限公司網站案例請查看:http://www.www.charti.com.cn/case.asp?id=3
云南龍頭科技有限公司憑借多年的網站建設經驗,堅持以“幫助中小企業實現網絡營銷化”為宗旨,成功幫助多家中小企業實現互聯網信息化建設,得到了客戶的一致好評。如你有任何關于網站建設的疑問,請立即點擊咨詢云南龍頭科技有限公司資深營銷專家或撥打咨詢熱線:13759574266,我們會詳細為你一一解答你心中的疑難。

掃描關注官方微信